“電子產品”是典型的運作互聯網產品的思維,專注、極致、口碑、快是其核心;“白酒產品”是背負太多歷史包袱、太過依賴傳統渠道的傳統工業思維,重渠道、輕客戶,重銷售、輕服務,重關系、輕文化是其真實寫照。兩種思維方式在其各自的生態環境下本無交集,有各自存在的合理性。要不是白酒行業遭遇拐點,要不是網絡營銷侵襲傳統營銷,兩種思維也不會發生如此激烈的碰撞。
如果黎萬強真的去做酒,還不至于刻舟求劍似的拿運作小米的那套模式來生搬硬套,酒業人士大可不必揪住一點而大作文章。
如今的白酒行業不得不面對的一個事實就是,白酒行業所處的環境已今非昔比,已經不再是一個封閉的生態環境。這是一個互聯網時代,一個網絡營銷的時代,是一個躺著也中槍的時代,你分不清你的競爭對手會來自哪里。中石油的競爭對手不是中石化,而是特斯拉;中國電信的競爭對手不是中國聯通,而是騰訊;電臺的競爭對手竟然也不是電視和報紙,而是打車軟件!傳統白酒企業的競爭對手可能真的不是另外一個白酒品牌,而是像小米一樣的互聯網企業。小米模式做白酒能否成功尚未可知,但白酒行業一定會出現類似小米的成功的快品牌,而且其運作方式,一定是區別于以往的、具有鮮明互聯網思維的操作模式。
互聯網時代,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,而應對變化最根本工具則是思維方式的變化。白酒行業所固有的傳統思維模式需要升級,需要向更加具有競爭力的互聯網行業學習,企業更要提升網絡營銷的業務知識,學習網絡營銷課程,將網絡營銷技術滲透到企業的運營管理中。